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Trello專案管理型工具、心智圖

過去,我們習慣將一些覺得好用方便的軟體下載下來,安裝在電腦裡。現在,仍有不少好用的免費軟體、付費軟體可供下載,但其實我們每天都會打開的瀏覽器,而瀏覽器也是一個強大的平台,很多平台為了滿足現在很多人都是一人好多機,使用者跨裝置的時代,資料帶著走的需求,大多都會建置「網頁版」和「手機 App版」這二種版面。所以使用者不管使用哪一台電腦,只要在搜尋引擎輸入關鍵字、找到網址、登入網站,幾乎都是可以隨時查詢資料的。

一般瀏覽網頁的功能之外,還有擴充功能,就像手機 App 的market一樣,只要我們安裝過後,就可以讓特定服務發揮更大效能,有些功能真的超方便,像是google chrome的fluid ui,之後會做練習建置,我想如果我真的學會的話,那真是一個很好用的技巧。

課堂上老師介紹Trello,是一個免費的工具,它可以組織項目列表,成板。在一個一目了然版面,Trello告訴我們什麼是正在開發中的,誰的工作是什麼,哪裡的東西,甚麼過程。我們可以使用Trello來規劃自己的工作、愛好、計劃,甚至是家庭生活(寓教於樂)。

如果我們同時有著好幾個計劃在手上,卻不知從哪邊開始下手,也不知這麼多東西是要忙到何時才會結束,打開工作list一直向下捲動,一直滑一直滑,常常要好幾秒才會到底,事情多就算了,最可怕的是,我們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下,漸漸忘掉自己幹嘛這麼做,做這些有甚麼意義,忘記那些我們應該要扮演好的角色,我們忙過頭,卻失去了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這樣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

介紹:
在Trello裡有三個簡單的單位:Board、List、Card

Board
Board就是一個專案,假設我要去沖繩自助旅行,就可以開一個叫「沖繩自助行」的專案。

接下來裡面就有List了,它的預設是ToDo、Doing、Done,但是我們可以自己按一下名稱來改名。每一個List都可以用滑鼠拖拉來安排左右的排序,而每一張Card也是。在換每一天的行程的時候非常方便。假設有一些行程想要排到明天去,就可以直接用滑鼠拉過去,屬於拖曳式編輯功能。
每一個List可以自己安排,像是我用「必去景點」等來做Memo,也可以用每一天開一個List來做行程的安排,像是「第幾天的行程」,這樣在手機上面看的時候非常方便,在外地的時候只要打開手機,就算不用網路,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每天要走的行程。

而Card裡面可以寫簡單的描述,或是這次出遊的團員們有誰誰誰,也可以在裡面寫下想做的事情的內容,甚至可以加上非常好用的Check List(做完了就打一個check)。另外Filter Cards功能就是可以用不用的顏色設定出不要的標籤(label),假設我們都把所有標籤定義好了,那麼這個功能就可以幫我們拉出這些不要的標籤,像是可以幫我找出我還沒有做的事,完成的事等等。

這個線上專案管理軟體,利用「卡片」與「樹狀圖」的概念將複雜的專案技巧變得平易近人,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種另類的記事本來使用。
使用Trello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可以一次看到所有等待執行的任務,並且透過標籤來檢視自己是否扮演好某個角色去執行任務,這樣一來就不容易每天都在瘋狂工作,卻又是瞎忙忙的沒有效率的窘境,Trello讓我們進入一個工作與生活融合的全新世界。

另外老師課堂上還提到了「心智圖」,而它向來被推崇為整理與記憶資訊的好方法(我記得以前國文課老師還特地用了一整節課的時間去介紹心智圖,然後教我們如何利用心智圖還背東西),透過不斷延伸的樹枝狀結構,整理出相互關聯的關鍵字句,然後再加上顏色和圖像輔助,讓我們思緒清晰。

心智圖: Mindomo

Mindomo在使用上,透過快捷鍵就可以新增、編輯心智圖節點,完成後還可匯出成圖形,支援PNG、JPG和GIF等很多不同的格式。

談論到的是「知識架構」的意義,時間讓事情產生意義,時間讓我們所學到的知識產生意義。心智圖最主要的功能並不是「只有這個東西是重要的」,而是「我們要怎麼透過這個重要概念,去引導出相關的內容,然後去拉處重點之下的細節」讓我們能夠只記憶少量的內容(重點),並藉著線索(關聯),把有關的內容抓出來(細節),先掌握大的、整體的概念,再嘗試著透過這些大方向回想起小的細節,這樣才是有效率的整理記憶方法,如果我們能夠融會貫通心智圖,我想有甚麼東西是我們背不起來的呢,就算東西真的多到背不起來,那我們還有資料庫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