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6/21 課堂心得

首先要跟老師說聲抱歉,我6/22星期一有面試沒辦法去上課,但是我有盡量向同學詢問上課內容,昨天跟今天我都有去老師辦公室找您,可是很不湊巧老師都不在...沒辦法親自拿證明給老師看,因為上禮拜三四才接到那家公司的電話說要面試,因為是集體面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我實在沒辦法更改時間,真心希望老師能諒解這個面試對我而言只有一次機會...
另外我也寄了一封信裡面有之前要請假的單子,我用拍照方式給老師看,希望老師接受,然後我有GOOGLE去學習其他人的心得,也以前的心得改過了不少,麻煩老師再看一次,然後給我機會,讓我順利畢業...

關於STREET VIEW,我還記得剛開始Google出來的map比起現在很原始、很初階,它大概只包含了一些一般電子地圖該有的數位化道路,就像微軟和 Yahoo 的地圖(找舉例)


以中興大學為尋找例子的話:




如果我點選放大此地點,最大也只能這樣,不像GOOGLE有街景,雖然YAHOO地圖
有當地溫度,這點倒也是蠻酷的:












之後Google  map越做越多、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到google他的
map可以放大縮小、放到最大還可以看到街頭實景(截圖學校)、簡直神奇、這種方便性深深的打動我們這些有點偷窺慾的人的心。

這是GOOGLE MAP以中興大學為例子,很明顯的光是畫面是去判斷就可以感覺出他比YAHOO多了很多細節:




這是我將中興大學放大到最大,GOOGLE MAP讓使用者可以觀看到實際上的街景狀況,雖然可能不是及時的,但這已經是STREET VIEW很方便的一大進展:
















我認為google不斷地創新是他們的優勢,在MAP的網頁介面上、他的地圖可以拖曳、平移,以使用者為第一視角、假設我們就站在那個街口、這麼簡易好懂的方法、我想再路癡的人也能找到路了吧。

Google說、他們想要描繪世界、不知道在多少年前、當時還沒上資管系、看新聞說到google決定要跑遍世界各個街頭路口,利用他們的街景拍攝車把世界的一筆一畫描繪給所有人看、即使我們不住在那裡、我也可以利用google map去瞭解、深度瞭解書本介紹上面說的什麼街什麼路什麼巷子、在哪個地標物旁邊的什麼轉角、這對於初次到偏遠地區旅遊的人實在是一大福音、他們不用再擔心哪本書說要往東、另外又有人說要往西的窘境了、因為google他們用數百數千份、總之很大量的資料庫、不同的地圖去製作出來一份大地圖、而這份大地圖就是除去綜合所有地圖的誤差值、然後顯示出對的,這就是說他們要交互比對所有的地圖、然後檢視所有地圖的一致性、就算他們從來不會一致、因為有這麼多誤差值、所以對於一些keypoint,例如地址的更變、轉彎限制等等、有些是舊地址、但google必須知道那條舊路該要和哪條新地址match到、我想這就需要相當大量的投入、去交叉比對出交疊值(正確率最高)、或者是有些路口有規定幾點到幾點是禁止左轉或是只能大客車通行等等、google必須要派車出去到有問題的路段實地勘查過一次、實際去路上跑過一趟,才能知道 所有路口的特性 ,並且將探勘報告交回,這個過程叫做「地面實況調查」。最重要的還是要利用這些調查出來的結果應用在map上、也就是說能夠顯示在map上、讓使用者知道這些資訊、這對於行車導航gps指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訊。


這是老師課堂上給的STREET VIEW例子

我嘗試著先以英國國家美術館,發現他們的照片上還有幾個合在一起的方向箭頭,它可以旋轉觀看方向,地圖上還有小人可以讓我們拖曳至目的地:





下面網址是STREET VIEW測試功能: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Trello專案管理型工具、心智圖

過去,我們習慣將一些覺得好用方便的軟體下載下來,安裝在電腦裡。現在,仍有不少好用的免費軟體、付費軟體可供下載,但其實我們每天都會打開的瀏覽器,而瀏覽器也是一個強大的平台,很多平台為了滿足現在很多人都是一人好多機,使用者跨裝置的時代,資料帶著走的需求,大多都會建置「網頁版」和「手機 App版」這二種版面。所以使用者不管使用哪一台電腦,只要在搜尋引擎輸入關鍵字、找到網址、登入網站,幾乎都是可以隨時查詢資料的。

一般瀏覽網頁的功能之外,還有擴充功能,就像手機 App 的market一樣,只要我們安裝過後,就可以讓特定服務發揮更大效能,有些功能真的超方便,像是google chrome的fluid ui,之後會做練習建置,我想如果我真的學會的話,那真是一個很好用的技巧。

課堂上老師介紹Trello,是一個免費的工具,它可以組織項目列表,成板。在一個一目了然版面,Trello告訴我們什麼是正在開發中的,誰的工作是什麼,哪裡的東西,甚麼過程。我們可以使用Trello來規劃自己的工作、愛好、計劃,甚至是家庭生活(寓教於樂)。

如果我們同時有著好幾個計劃在手上,卻不知從哪邊開始下手,也不知這麼多東西是要忙到何時才會結束,打開工作list一直向下捲動,一直滑一直滑,常常要好幾秒才會到底,事情多就算了,最可怕的是,我們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下,漸漸忘掉自己幹嘛這麼做,做這些有甚麼意義,忘記那些我們應該要扮演好的角色,我們忙過頭,卻失去了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這樣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

介紹:
在Trello裡有三個簡單的單位:Board、List、Card

Board
Board就是一個專案,假設我要去沖繩自助旅行,就可以開一個叫「沖繩自助行」的專案。

接下來裡面就有List了,它的預設是ToDo、Doing、Done,但是我們可以自己按一下名稱來改名。每一個List都可以用滑鼠拖拉來安排左右的排序,而每一張Card也是。在換每一天的行程的時候非常方便。假設有一些行程想要排到明天去,就可以直接用滑鼠拉過去,屬於拖曳式編輯功能。
每一個List可以自己安排,像是我用「必去景點」等來做Memo,也可以用每一天開一個List來做行程的安排,像是「第幾天的行程」,這樣在手機上面看的時候非常方便,在外地的時候只要打開手機,就算不用網路,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每天要走的行程。

而Card裡面可以寫簡單的描述,或是這次出遊的團員們有誰誰誰,也可以在裡面寫下想做的事情的內容,甚至可以加上非常好用的Check List(做完了就打一個check)。另外Filter Cards功能就是可以用不用的顏色設定出不要的標籤(label),假設我們都把所有標籤定義好了,那麼這個功能就可以幫我們拉出這些不要的標籤,像是可以幫我找出我還沒有做的事,完成的事等等。

這個線上專案管理軟體,利用「卡片」與「樹狀圖」的概念將複雜的專案技巧變得平易近人,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種另類的記事本來使用。
使用Trello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可以一次看到所有等待執行的任務,並且透過標籤來檢視自己是否扮演好某個角色去執行任務,這樣一來就不容易每天都在瘋狂工作,卻又是瞎忙忙的沒有效率的窘境,Trello讓我們進入一個工作與生活融合的全新世界。

另外老師課堂上還提到了「心智圖」,而它向來被推崇為整理與記憶資訊的好方法(我記得以前國文課老師還特地用了一整節課的時間去介紹心智圖,然後教我們如何利用心智圖還背東西),透過不斷延伸的樹枝狀結構,整理出相互關聯的關鍵字句,然後再加上顏色和圖像輔助,讓我們思緒清晰。

心智圖: Mindomo

Mindomo在使用上,透過快捷鍵就可以新增、編輯心智圖節點,完成後還可匯出成圖形,支援PNG、JPG和GIF等很多不同的格式。

談論到的是「知識架構」的意義,時間讓事情產生意義,時間讓我們所學到的知識產生意義。心智圖最主要的功能並不是「只有這個東西是重要的」,而是「我們要怎麼透過這個重要概念,去引導出相關的內容,然後去拉處重點之下的細節」讓我們能夠只記憶少量的內容(重點),並藉著線索(關聯),把有關的內容抓出來(細節),先掌握大的、整體的概念,再嘗試著透過這些大方向回想起小的細節,這樣才是有效率的整理記憶方法,如果我們能夠融會貫通心智圖,我想有甚麼東西是我們背不起來的呢,就算東西真的多到背不起來,那我們還有資料庫啊!!!!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知識管理---課堂心得以及重點整理

資訊對人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要把資訊賦予意義再加以應用,我們稱之為"知識",所以我們可以說,知識是由人類大腦思考,以及經驗累計所創造出來的,它可以分析資訊、增加實踐力、提前洞察先機,並以文明的方式解決問題。將這些有意義的資訊整理成知識,並加以傳達傳承後,就成了我們所擁有的智慧了。

企業可以分成外顯知識以及內隱知識兩大類,外顯知識可以說是具有系統規範的程式語言,而內隱知識就是我們心中的一些思考、直覺想法的模式,然而知識的SECI模式為下,SECI可以說是知識轉化,創造出來的過程:

S是社會化Socialization,社會化是由兩個個體,人與人之間透過彼此直接分享資訊,討論,昇華並創造出內隱知識的過程,也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內隱知識透過觀察、模仿和實踐,並來自我超越,相互生華而成。

舉例來說,一家企業的對外窗口與他的供應商要彼此溝通、協商,然而這家公司也要和他的顧客群直接互動、磨合,最後三方面(企業、供應商、顧客群)都因此獲利得取知識。

E是外化Externalization,可以指的是專案團隊成員之間,透過討論、辯論等等,進而外化內隱的知識並彼此產生共識。當然不僅限於一對一,或是多對一的情況,它也包含了內隱知識的傳播散佈,一個個體可以利用他現有的想法或是概念直接傳達給其他人(可以是他的下屬或是商業夥伴們),樂意將自己保有的知識分享給其他人,可以是有所利益,也可以是有大我的精神,無償提供給公司等等,這就要看企業方和他是如何協調的,這種協調也是一大學問。

C是組合化Conbination,就像是一群知識囊共同提供出具有系統、應用功能等等外顯的知識與資訊,並且出刊成冊,形成一本武功秘笈。

舉例來說,虛擬平台的互動便是一門組合化的知識創造,它結合電腦多媒體技術應用以及各程式語言相互交疊而成,具有自由瀏覽性質,可以讓成員彼此間產生簡單的互動,因為平台內多多少少會收藏一些資訊、知識,可以利用虛擬平台在網路上不段地更新、更新、更新城最適當的知識,並提供相關服務,這是展示外顯知識最快速、最方便的方法之一。

I是內化Internalization,屬於練習型的知識創造過程,企業員工們利用實做與實驗,進而內化知識學習與自我超越,利用企業內部的資源(資訊、知識)去昇華員工個體,像是太極,一種回歸的概念,讓我們利用外顯知識來提高自我內部的知識(內隱知識)

  (l)將外顯知識變成具體措施而付之行動。也就是說,在將外顯知識的內化過程中,可以針對策略、創新或改善多方面,討論出實際的構想或可以實行的辦法。舉例來說,教育訓練,這是一種計畫可以具體幫助成員更深入瞭解整個組織,以及全部公司內部員工的工作情況或是環境。
  (2)可利用模疑或實驗等方式,幫助員工學習新觀念或新方法,並形成新的內隱知識。
知識創造SECI模式可以是一個大漩渦,我們人的一生就是在這個漩渦中不停的循環打轉,從一開始的社會化(內隱知識轉成內隱知識)到外化(內隱知識轉成外顯知識),再到組合化(外顯知識轉成外顯知識),直到內化(外顯知識轉成內隱知識),漩渦就是不停地從內化回到社會化,使所有人透過SECI的感染,不間斷的成長。

Question:
不同部門針對知識管理(KM)又有甚麼不同的好處呢?

先了解知識管理可能造成的缺失,可能的有:
1.重要知識散落不同地方,沒有系統化的有效管理
2.資訊量太大,反而造成可以使用(目標)知識難以尋得
3.員工的流動,來來去去造成知識的流失
4.知識交接,知識轉移的效率不佳
5.重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當中流失

利用知識管理循環,定義、擷取、整合、分享、利用、創新,掌握知識的構成,把資訊經由一連串的有效流程轉化到人類的知識庫內,使人類具有明確的推動目標,產生核心能力(內隱知識)之後,再透過既定目標以及策略,持續不間斷的推動知識管理(KM)
推動KM的三大支柱有制度、科技、文化

然而要有效率的推動資訊產生知識的創造,必須遵循重要的原則,以保持知識管理的順暢。
1.功能的符合程度
缺少,或是太多雜亂類似的知識都不是最佳的選擇。
2.整合以及維護的便利性
可以透過設定進行功能的調整,如果只是把知識寫死在資料庫內,知識不是活的,那它就沒辦法再繼續創新了,所以要進行知識的整合,然而知是整合也必須要保有一套標準的整合介面去遵循。
3.後續擴充的彈性
可以提供管理者模組或是功能,並搭配其他解決方案。
4.導入服務的完整性
必須提供顧問服務、工具操作訓練(使用系統教學),以及資料建立並且順利轉移的方法,如果員工對於一個系統一概不知,那麼這個系統再好也起不了作用。
5.建置團隊的經驗及專業程度
提供長期技術支援以及教學的承諾,以便往後如果對於系統有問題可以直接詢問。

由此可知,文件管理並不全然等同於知識管理,舉例來說,我們還需要透過良好的權限審核,給予知識管理中一些機密文件的保護,更具有恰當的儲存及利用。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網路附加儲存VS私有雲VS宏碁自建雲

網路附加儲存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是一種專門的資料儲存技術的名稱,一種IP網路上的儲存設備,有微處理器、微核心作業系統(Micro-Kenel Operating System)、檔案管理系統、網路卡及一組內建硬碟,而其特點在於其作業系統是燒錄至硬體中,利用檔案來存取所需的資料。由於它是直接連接至IP區域網路(LAN)上,而非連接至伺服器上,使用時有如”網路上的芳鄰”一樣,存取相當方便。

採用網路(TCPIP、ATMFDDI)技術,通過網路交換機連接存儲系統和伺服器主機,建立專用於數據存儲的存儲私網。也就是說,NAS是部門級的存儲方法,將存儲設備通過標準的網路拓樸結構(比如乙太網路),連接到一群電腦上,從而幫助工作者或者部門級機構解決迅速增加存儲容量的需求

NAS裝置上面的作業系統和軟體,提供了資料儲存、資料存取、以及相關的管理功能;此外,NAS裝置也提供了不止一種檔案傳輸協定。NAS系統通常有一個以上的硬碟,而且和傳統的檔案伺服器一樣,通常會把它們組成RAID來提供服務;有了NAS以後,網路上的其他伺服器就可以不必再兼任檔案伺服器的功能。

NAS一開始是在1983年NOVELL公司的NETWARE作業系統裡面的檔案分享功能和NCP通訊協定裡面所引進來的觀念,1984年時昇陽發表了NFS,讓網路伺服器之間能夠利用網路程式彼此能夠分享儲存空間。受到Novell的檔案伺服器的啟發,IBM、昇陽、以及其他相當多的公司都開始研發專屬的伺服器。3server應該是第一家專門為桌上型作業系統開發專屬NAS的公司,而AUSPEX SYSTEMS則是第一家為UNIX市場開發專屬NFS伺服器的公司。

目前NAS可大略分為「專注儲存型」(Storage NAS)以及「整合平台型」(Platform NAS)兩種,後者即為具備自身作業系統。
就平台式NAS而言,現今全球著名品牌為華芸科技ASUSTOR)、威聯通科技QNAP)與群暉科技Synology)。

NAS可讓資料的使用率提升,主要的原因在於資料無需依附在伺服器上,使用者不會因為伺服器關閉而無法使用資料,因為使用者連結的是NAS NAS也讓資料管理變得輕鬆及簡單,讓原本需要在伺服器上進行的繁複設定程式,簡化成幾個步驟就可完成,大大的節省設定時間。
(1)NAS為那些訪問和共用大量文件系統數據的企業環境提供了一個高效、性能價格比優異的解決方案。數據的整合減少了管理需求和開銷,而集中化的網路文件伺服器和存儲環境(包括硬體和軟體)確保了可靠的數據訪問和數據的高可用性。可以說,NAS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綜合機制。

(2)NAS技術能夠滿足特定的用戶需求。例如當某些企業需要應付快速數據增長的問題,或者是解決相互獨立的工作環境所帶來的系統限制時,可以採用新一代NAS技術,利用集中化的網路文件訪問機制和共用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達到減少系統管理成本,提高數據備份和恢復功能的目的
  
NAS沒有解決與文件伺服器相關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即備份過程中的帶寬消耗。與將備份數據流從LAN中轉移出去的存儲區域網(SAN)不同,NAS仍使用網路進行備份和恢復

NAS的一個缺點是它將存儲事務由並行SCSI連接轉移到了網路上。這就是說LAN除了必須處理正常的最終用戶傳輸流外,還必須處理包括備份操作的存儲磁碟請求。

NAS從兩方面改善了數據的可用性:
(1)即使相應的應用伺服器不再工作了,仍然可以讀出數據。
(2)簡易伺服器本身不會崩潰,因為它避免了引起伺服器崩潰的首要原因,即應用軟體引起的問題。
  
NAS產品具有的優點包括:
  (1)NAS產品是真正即插即用產品。NAS設備一般支持多電腦平臺,用戶通過網路支持協議可進入相同的文檔,因而NAS設備無需改造即可用於混合UNIXWindows NT區域網內。
  (2)NAS設備的物理位置同樣是靈活的,它們可放置在工作組內,靠近數據中心的應用伺服器,或者也可放在其他地點,通過物理鏈路與網路連接起來。無需應用伺服器的干預,NAS設備允許用戶在網路上存儲數據,這樣既可減小CPU的開銷,也能顯著改善網路的性能。

一個NAS包括網路管理模塊(LAN)、文件服務管理模塊和由多個硬碟驅動器構成的存儲模塊。
主伺服器和客戶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NAS上存儲任意格式的文件,包括SMB格式(Windows)、NFS格式(UNIXLinux)CIFS格式等。
NAS系統可以根據伺服器或者客戶端電腦發出的指令完成對內在文件的管理NAS是在RAID的基礎上增加了存儲操作系統,因此,NAS的數據能由異類平臺共用 














與傳統存儲技術相比,NAS主要有以下使用特點。
(1)易於安裝。NAS設備的安裝非常簡單,不需要任何其他專業操作就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網路中。只需將NAS伺服器連接到交換機上,分配一個IP地址即可,幾分鐘內就可完成安裝並運行。
(2)易於部署。NAS設備物理位置靈活。它可以放置在網路中心機房內,靠近數據中心的應用伺服器;也可放在其他地點,通過物理鏈路與網路連接起來。用戶可根據需要來確定NAS的物理位置,一般將其放置在訪問頻率最高的地方,以進一步縮短用戶的訪問時間並提高網路吞吐量。
(3)方便使用和管理。客戶不需安裝任何額外軟體,NAS伺服器設置、升級及管理均可通過Web瀏覽器遠程實現。
(4)整體性能高。無需應用伺服器的干預,NAS設備允許用戶在網路上存取數據;這樣既可減小CPU的開銷,也能顯著改善網路的性能。
(5)跨平臺使用。基於TCPIP的數據傳輸使NAS可以支持多種網路文件系統。NAS獨立於操作系統平臺,可以支持WindowsUNIXMacLinuxNetware等不同操作系統。
  
(6)提高數據可用性。採用RAID5技術,NAS可保證磁碟數據安全與完整。採用嵌入式操作系統,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網路管理員可方便地設置用戶或用戶組對NAS伺服器的訪問許可權
  




私有雲Private cloud是將雲基礎設施與軟硬體資源建立在防火牆內,以供機構或企業內各部門共享數據中心內的資源。私有雲完全為特定組織而運作的雲端基礎設施,管理者可能是組織本身,也可能是第三方;位置可能在組織內部,也可能在組織外部。

私有雲除具備公用雲環境的彈性優點,還能因網路與使用者受到特殊限制,且資料與程序皆在組織內部管理,較不受網路頻寬、安全疑慮、與法規限制等影響,讓雲端供應者及使用者更能掌控雲端基礎架構並改善安全與彈性。Private Cloud是植基於企業自己的資料中心,而有能力建置資料中心的企業,通常都會有專業的網管人員以及系統管理人員,同時也必須擁有大量的伺服器硬體 (server hardware) 與網路基礎建設 (network infrastructure),通常也會有 AD 或是自己的安全管理機制。

























私有雲並非虛擬化 

伺服器和架構虛擬化是私有雲端運算的重要基礎,但虛擬化和虛擬化管理本身卻非私有雲運算。虛擬化有助更輕鬆地以動態的和精密的方式來匯集和重新配置架構資源(伺服器、桌上型電腦、儲存裝置、網路和中介媒體等)。 

不過,虛擬化可透過許多方式展開,包括虛擬機器、作業系統、中介媒體組件系統、功能強大的作業系統、儲存抽象軟體、網格運算軟體,以及水平式擴充(Horizontal scaling)與群組(Cluster)工具。 

私有雲運算利用了虛擬化的部分形式來創造雲端運算服務。私有雲運算是雲端運算的一種方式,僅可被單一企業所使用,或確保企業能完全與其他企業區隔開。 

私有雲不僅與降低成本有關 

企業可透過私有雲減少標準服務所提供常見和死板的任務,達到減少營運成本的目的。私有雲可更有效地對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以符合企業需求,也可望降低企業在硬體設備上的資本支出。 

然而,企業需要投資自動化軟體以使用私有雲服務,而省下的費用或許不盡然能因應支出。因此,降低成本並非私有雲端運算的主要的好處。 

自助服務介面和使用計量背後的自助服務自動化所帶來的主要好處包括敏捷度、上市的速度、衡量動態需求或追求難得機會的能力,以及讓企業單位進行實驗的能力。 

私有雲不盡然是就地部署(on-premises 

私有雲運算是依「隱私」來定義的,而非根據位置、所有權或管理責任所定義的。當大多數的私有雲被就地部署(根據現有虛擬化投資的發展情況)時,就會有愈來愈高比例的私有雲服務會被外包出去,和/或進行遠端部署(off-premises)。 

第三方私有雲將更加彈性定義「隱私」。第三方私有雲服務,或許須和其他企業共享資料中心設施,並在經過一段時日後與其他企業分享設備(從可取得的資料庫來進行分享)、分享資源,但能被卻隔離於虛擬私有網路(VPN)以及之間的一切。 

私有雲並非僅是架構即服務(IaaS 

伺服器虛擬化是一大趨勢,因此也是私有雲端運算的主要促成因素。不過,私有雲不限於IaaS的任何形式。例如,相較於簡單的虛擬機器供應服務,開發與測試服務使得為開發商推出高階的平台即服務(PaaS)產品更具意義。 

目前在雲端運算中成長最快的便是IaaS。不過,IaaS僅以便利的方式來提供最低層級的資料庫資源,而不會大幅修改IT單位處理的方式。 

開發商可用PaaS來開發專門針對雲端感知(Cloud-aware)設計的新應用程式,並提供不同於舊有應用程式的全新服務。 

私有雲並非永遠私有 

在許多方面私有雲僅係權宜之計。假以時日,公共雲服務會日臻成熟,提升服務層級、安全與法律遵循管理。因應特定需求的新公共雲服務將應運而生,部分私有雲將完全移至公有雲。 

然而,大多數的私有雲服務將逐漸催生混合式的雲端運算,並擴大私有雲的有效容量以運用公有雲服務和第三方資源。 

IT
部門可從私有雲出發,將自己定位成企業所有服務的中間人,無論是私有、公有、混合,或是傳統服務的中間人。 

私有雲日後會逐漸發展成混合雲、甚或是公共雲,可保留自助服務、客戶,和介面的所有權,我們稱之為「混合式IT」,這是未來IT部門的願景之一。 




宏碁提出一個概念---隨想雲(自建雲)也就是資料不再儲存遠端伺服器(雲端)上,而是你的本機電腦(資料自行建立),這樣好處是宏碁不需要不斷的擴充硬碟,而缺點是使用者必須找一台電腦自行儲存資料,要用的時候必須開機,讓別台電腦、手機、平板讀取資料,這樣的概念,我們其實很早就在用,只是以前我們開放一台電腦讓遠端存取,必須開防火牆、開port、開分享、開檔案權限....等等步驟,宏碁隨想雲把這些步驟簡化了。但他的權限會是全開,所以只適合單一使用者,不適合分享給別人使用(除非你要讓你的帳號密碼給別人,讓別人使用電腦裡的所有資料)。

宏碁隨想雲包含三個部份:遠端檔案、相片、媒體(音樂、影片)、文件。

宏碁採取的方式,一樣是主從式架構(Client–server model) ,而不管主或者從,都是安裝同樣的軟體,只有作業系統不同,安裝的才不同,比如:windowsAndroidiOS,三種版本的軟體不同。

用自己的裝置打造自己的自建雲,雲的空間大小由自己來決定,讓事業與雲端服務無縫接軌,是一個跨裝置、跨網絡的宏碁自建雲,能即時同步,無線串聯不同裝置間的照片、檔案、文件、影片,比起其他的雲端服務。BYOC自建雲在手機端有五種程式:ab相片、ab影片、ab音樂、ab文件、ab檔案。任何企業都能利用宏碁雲端平台 (AOP)實現想法,有了自建雲,就算不是專家,也能輕鬆打造可高效運作的雲端,甚至將領域延展至物聯網 ʺInternet of Thingsʺ


傳統形式的辦公室電話交換機系統要跟上企業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並不容易。 這類系統通常既複雜又昂貴,而且缺乏擴充能力與靈活度。 abPBX plus 是一款革命性的新世代方案,採用最新的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SDN) 設計,在管理功能與安全性上有長足進步,還能降低您的總持有成本。 對您的員工來說,這套系統是更為靈活的平台,可以輕鬆整合所有類型的通訊工具。不管在辦公室內或戶外使用,都有助於提高生產力。

BYOC自建雲服務,為何叫【自建雲】,因為是用自己的裝置來打造自己的雲端服務,所以雲的空間大小是由自己決定。比較有疑慮的就是一般的雲端服務都是把檔案上傳到該服務的資料中心裡,而不是在自己的裝置裡,也因此會發生若是該服務的資料中新被駭客攻陷的話,大家的資料、檔案就會外流,所以平時大家都還是不敢把檔案上傳,另外還有一個困擾就是許多雲端服務的空間都是需要收費的,而且都不便宜,若是大陸的雲端服務雖然免費或很便宜,不過我想敢用的人並不多(一樣是資訊安全的問題)。所以若是對上傳檔案到雲端伺服器有疑慮,或是不想花費但想用雲端服務的使用者,宏碁的BYOC自建雲是一大好選擇,因為他是把家中的電腦變成個人的雲端伺服器,空間當然就是家裡電腦有多大就是多大,檔案還是在自己電腦裡也安心許多,而且整台電腦的所有檔案都可已由遠端的手機或平板叫出使用,一方面手機及平版的容量就變大了非常非常多,另一方面帶手機平板就像帶電腦出門,非常方便。BYOC自建雲可以讓32台裝至連至這台個人雲端儲存裝置,可以跨平台、跨裝置存取,不同廠牌的手機、平板,甚至Apple iOS都可以使用。




***參考資料***